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会前,杨军一行到市政道路管网重要节点、截污管网建设重要断点区域等项目建设现场进行调研。
责任编辑:钱秀英 编辑:李木瑞。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19422元和8737元,分别增长3.5%和7.8%,城镇新增就业1.32万人、登记失业率3.95%,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1.25万人。
猪牛羊禽肉类总产量21.08万吨,增长4.5%。服务业恢复加快,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6.6亿元,增长7.7%。第三产业增加值251.43亿元,增长4.1%。第二产业增加值231.87亿元,增长2.1%。上半年,我市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163.55亿元,增长4.3%,较一季度提高0.6个百分点。
本网讯 (记者 李木瑞)8月8日,我市召开2023年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新闻发布会,介绍上半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,并回答记者提问。发布会上,市发改委作新闻发布,市工业和信息化局、市交通运输局、市农业农村局、市商务局、市统计局负责人就有关问题回答记者提问。第一次夺标,是2020年6月在司莫拉幸福佤乡旅游专业合作社。
夏恐屋漏雨,冬怕寒风吹曾是司莫拉的生活写照。在观景台极目远眺,千树护绿、阡陌纵横、梯田婉约,农耕文化在这里传承。从乡间庭院的绿化改造,蔓延到大街小巷的规划建设,合理的人文保护和自然的原始气息相结合,这是司莫拉今天的幸福故事。敲打木鼓的游客 李子楠摄咚咚咚,顺着火山石铺就的道路走去,三声铿锵有力的木鼓声从司莫拉的木鼓屋传来。
面向未来,司莫拉各族群众坚信,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,发挥绿水青山的优势、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发展农旅融合模式,一定能让新时代的幸福鼓声更响亮,新时代的幸福之路更平坦。司莫拉依托佤乡风情,打造了古寨乡旅、农旅休闲、民宿示范、现代农业等多种业态,通过佤族歌舞互动、节庆活动、农事体验、文化研学等,丰富了吃、住、行、游、购、娱、学的旅游产品,群众增收致富渠道不断拓展的同时,其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与日俱增。
让明珠照耀明天发展新产业走好幸福路几百年来,司莫拉在青山环抱,泉水潺潺的孕育下呵护润泽着一方人。从小在中寨长大的李喜爱深刻感受着村寨一直以来的变化。民俗文化陈列馆 李子楠摄随着党的扶贫政策飞入寻常人家。有没有?加价,3200。
走进民俗文化陈列馆,清水镇党委委员,三家村村党总支书记、村委会主任赵家清介绍:2014年前,这里的贫困发生率高达23.4%,看寨不是寨,茅草垒成堆。今天司莫拉佤族村,清泉汩汩,草木蔓发,春山可望,穰穰满家。2020年1月19日,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司莫拉看望乡亲们时指出,要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础上,大力推进乡村振兴,让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。司莫拉因地制宜、合理规划,大力发展乡村旅游,2017年摘掉了贫困村落的帽子并入选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,2020年被列入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。
农特产品一条街上,人群熙熙攘攘,来往的游客挑选着商铺上摆放的胭脂果酒果酱、司莫拉红茶、大米粑粑等种类丰富的农特产品。明清时期,清水农耕开始开垦拓荒,一片荒芜变沃土,自此奠定了清水以后各村寨壮大繁荣之基础。
穿越数百年,如今的水田七彩稻田不仅成为游客打卡的热门景点,还成功亮相COP15。司莫拉,一个有着500多年历史的佤族聚居古村落,就坐落在腾冲市清水镇三家村。
走进一栋新建设的黄房瓦屋,电视机里,《阿佤人民唱新歌》的旋律在房间萦绕,赵家清说:让幸福的佤族村更加幸福,是物质增收上的更加幸福,也是精神理念上的更加幸福。司莫拉建设风貌 李子楠摄近两年来,司莫拉建成农耕文化观光区,打造云谷公园,建成25个水车集群,种植万寿菊、油菜花、百香果等,让村庄增色、田园增美、农民增收。佤族话里,司莫拉意为幸福的地方,在西南高原的边陲上,这个村落正闪耀着幸福的光芒敲打木鼓的游客 李子楠摄咚咚咚,顺着火山石铺就的道路走去,三声铿锵有力的木鼓声从司莫拉的木鼓屋传来。悠悠千年,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在这里珠联璧合、相映生辉。为了转变观念,作为司莫拉建设的带头人,赵家清牢记嘱托,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、助推乡村振兴,带头组建了一支由党员、各民族乡贤、致富带头人、光荣脱贫户等为主的乡村主播宣讲小分队,开设司莫拉文化讲堂,通过火塘会、专题讲座等方式,与村民一起谈变化、讲未来,引导村民更新观念。
司莫拉,一个有着500多年历史的佤族聚居古村落,就坐落在腾冲市清水镇三家村。司莫拉依托佤乡风情,打造了古寨乡旅、农旅休闲、民宿示范、现代农业等多种业态,通过佤族歌舞互动、节庆活动、农事体验、文化研学等,丰富了吃、住、行、游、购、娱、学的旅游产品,群众增收致富渠道不断拓展的同时,其获得感、幸福感、安全感与日俱增。
司莫拉农产品一条街夺标现场 李子楠摄赵家清表示,司莫拉如今的夺标景象和3年前迥然不同。这里有世界罕见的火山和地热奇观。
司莫拉的蝶变,折射着腾冲万千巨变。和各族群众共舞,同八方来客共欢。
2020年,习近平总书记在这里敲响了三声木鼓,幸福的春天奔向了司莫拉。第一次夺标,是2020年6月在司莫拉幸福佤乡旅游专业合作社。明清时期,清水农耕开始开垦拓荒,一片荒芜变沃土,自此奠定了清水以后各村寨壮大繁荣之基础。清水镇是一个山好水好的地方,我们因地制宜,立足当地生态,发展乡村旅游,在保护好和美化好乡村的基础上,着重保护原始风景和乡村风情。
随着美丽乡村最美庭院建设,司莫拉礼堂、文化活动广场、民俗文化陈列馆等景观节点和景观栈道、旅游公厕等旅游配套设施建设逐步完善。(云南网记者李子楠) 责任编辑:钱秀英 编辑:李木瑞。
西南高原的边陲上,喈喈鼓声,袅袅不绝。从田房泥路到黄房瓦屋,硬化路串起家家户户,延伸到山间地头,沉寂的山坡变了模样,这是司莫拉从前的幸福故事。
这里有一条古往今来的丝绸之路。有没有?加价,3200。
面向未来,司莫拉各族群众坚信,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,发挥绿水青山的优势、传承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发展农旅融合模式,一定能让新时代的幸福鼓声更响亮,新时代的幸福之路更平坦。今天,司莫拉的幸福故事,仍通过人们手中的鼓棒,声声奏响,传向远方让明珠闪闪发光筑牢基础桩架好幸福桥明代旅行家、地理学家徐霞客进入腾冲游历时,清水镇水稻种植已成规模,水田漠漠是他当时对清水镇的记述。司莫拉建设风貌 李子楠摄近两年来,司莫拉建成农耕文化观光区,打造云谷公园,建成25个水车集群,种植万寿菊、油菜花、百香果等,让村庄增色、田园增美、农民增收。今天司莫拉佤族村,清泉汩汩,草木蔓发,春山可望,穰穰满家。
还建成农家乐6户、民宿4家,从事农特商品售卖35户,40余名村民在景区内实现了就近务工、稳定就业,群众真正吃上了旅游饭,创富的劲头越来越足,生活的方式越来越丰富。8月的司莫拉,此起彼伏的夺标声,在司莫拉农特产品一条街上传来,一年一度的商铺夺标在这里如火如荼展开。
新的活力正在司莫拉焕发。这里是中国抗战以来收复的第一座城市。
司莫拉把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乡村旅游发展优势,以文化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,构建我为人人、共建共享的现代幸福观,促进各族群众在实现乡村振兴进程中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,不断深化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思想共识。走在司莫拉的林荫路间,赵家清说道。
本文地址: http://one.zhutima.com/?id=24
文章来源:天狐定制
版权声明:除非特别标注,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,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。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
2025-04-05 18:42天狐定制
2025-04-05 18:32天狐定制
2025-04-05 18:24天狐定制
2025-04-05 17:58天狐定制
2025-04-05 17:53天狐定制
2025-04-05 17:51天狐定制
2025-04-05 17:21天狐定制
2025-04-05 17:19天狐定制
2025-04-05 16:55天狐定制
2025-04-05 16:48天狐定制
扫码二维码
获取最新动态